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珠寶品牌之一,老鳳祥秉承「傳承為本、創新為魂」的宗旨,繼續展翅騰飛。儘管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其收入和利潤仍實現了可觀的增長。老鳳祥在石力華董事長的穩健領導下,在設計、生產和商業戰略方面不斷突破、創新。
老鳳祥始創於1848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珠寶品牌之一。在其悠久而傳奇的歷史中,該品牌幾度歷經風雨,最近一次是新冠疫情。2020年公司業務在疫情下逆勢增長,實現營業總收入517.22億元,同比增長4.22%。這僅是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老鳳祥的控股公司)董事長石力華先生戰略勝舉之一。
這一著名品牌在千禧之交扭轉局面,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石力華。他於2001年加入老鳳祥,當時企業瀕臨虧損狀態,公司的工廠停工、虧損。正如其鳳凰名稱和商標,品牌在石力華的領導下展翅騰飛,在他接任後的20年裏,營業網點從20個增加到去年的4,400多個,年銷售額從2001年的7.1亿元人民幣增長了70倍。石力華向《JNA亞洲珠宝》分享了老鳳祥在中國及其他地區增長戰略的關鍵要素。
老鳳祥如何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
石力華:我們在疫情初期就製定了詳細計劃,以靈活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我們謹慎評估在封城期間和之後的市場形勢和趨勢。原來為加盟商舉辦的集中式、全國性訂貨會,改為10多場地區性訂貨會,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時為開拓商機傾盡全力。我們的營業網點中95%是加盟店,讓我們能在三、四線城市發展,利用加盟商的地域優勢,進行輕資產運營,資金周轉更快。我們多年來積累了優質供應商和合作伙伴資源,因此在疫情期間能夠快速調整和恢復,經營和銷售未受重大影響。
作為擁有170多年歷史的珠寶品牌,公司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石:唐朝(公元618–907年)和清朝(公元1636–1912年)是中國金銀製作技藝的兩大巔峰。在傳承方面,老鳳祥堅持品牌傳統,注重手工技藝的代代相傳。2008年,“老鳳祥金銀細工製作技藝”榮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司採用員工獎勵機制,擁有自己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和上海市的高級技師和設計師團隊。我們倡導“大師文化”,培養新一代的製作師和技術人才,子承父業、兄弟共業、夫妻同業的例子不在少數。
我們在理念、管理、生產、工藝和設計上力求創新。未來,是人才、技術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公司不僅需要完整而強大的營銷網絡,也需要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加工基地。
我們在東莞建立兩處黃金首飾和鑲嵌首飾生產基地。佔地4,500平方米的黃金首飾廠擁有近50噸黃金首飾的年製造能力。我們在上海和東莞的珠寶鑲嵌工廠每年可生產超過50萬件產品。我們每年開發設計新品近4,000款,運用自主研發的先進自動化設備及先進製造工藝,工廠突破了黃金珠寶行業手工加工的傳統,高新技術產品收入佔其營業收入比重達72%以上。
作為珠寶零售品牌,老鳳祥擁有自已的設計和生產能力,與銷售第三方提供的產品的珠寶商不同,“集科工貿一體,產供銷一身。完整的產業鏈,多元化的產品線”是老鳳祥的戰略。
除了傳統的實體店,老鳳祥還有哪些銷售渠道和創新平台?
石:在店面銷售以外,我們注重VIP會員和高端市場營銷。在產品結構方面,我們的產品和款式適合中國市場,低中高搭配,既有入門級產品,也有千萬、甚至億元級別的高端產品,照顧中國消費者對黃金首飾和翡翠白玉的傳統需求,也注重開發鑽石、彩寶的市場認知。
老鳳祥推出了新的品牌推廣計劃和客戶融資服務。2020年底至2021年初在上海奉賢博物館舉辦的大觀無相展覽,是新穎的品牌推廣活動,目的是展示我們廣泛的產品系列,讓我們的品牌和珠寶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公司典當部門推出融資服務,消費者在購買老鳳祥高端產品後,可以相當於售價75-80%的比例將貨品進行抵押融資,為我們的珠寶產品增加金融屬性。
請分享您在中國及其他地區的增長和發展目標。
石:我們希望在五年內實現年營業收入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老鳳祥也是中國率先走出國門的中國珠寶品牌,在美國紐約市、加拿大的大溫哥華等地開有分店。我們預計在三到五年之內,海外市場銷售達到30億元左右。
老鳳祥承載了中國民族企業的驕傲,我們堅持“品牌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產業自信”,除了珠寶首飾,還涉及富有珠寶元素的鐘錶、眼鏡、配飾等,逐步實現從民族珠寶品牌向國際奢侈品牌發展的願景。
您如何評價中國的珠寶和奢侈品市場?
石:目前的中國消費者注重寶石材料價格,對品牌、工藝和設計的價值認可還在逐步提升當中,中國本土品牌的溢價能力有限。但是隨著品牌提升、設計和工藝的改進和消費鑒賞水平的進步,中國有信心建立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老鳳祥數據
營業網點: 2020年4,450家(含海外銀樓19家)
中國珠寶零售市場占有率: 7-8%之間
2020營業總收入: 517.22億元,增長4.22%
2020淨利潤: 15.86億元,增長12.64%
品牌價值: 343.29億元
產品結構: 黃金、鑽石、珍珠、彩色寶石、翡翠白玉、眼鏡、鐘錶等14類產品
黃金材料年用量: 約1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