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磨擦為全球商貿帶來挑戰,珠寶商會領袖認為新興的東盟市場日益重要,並可能為整個情勢帶來轉機。
所謂東盟市場,全名為東南亞國家聯盟,由十個東南亞經濟體所組成,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珠寶市場,但現時美國因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實施加徵關稅,珠寶業已不被豁免,這意味著年終銷售旺季的訂單,美國珠寶商可能因從中國進口貨物成本上升而改與其它關稅政策穩定的國家合作,這將對中國珠寶製造業構成挑戰。東盟十國的新興市場正正為現時情況帶來轉機,為業界帶來新機遇。
市場機遇
香港鑽石總會創會會長馬墉宜指,東盟市場潛藏商機,香港作為珠寶業的重要樞紐,所有的版塊,包括生產、批發、設計、出口零售等都集中於此,任何機會都不應錯過。他續指,東盟市場由於地理位置以至品味相近,拓展該市場尤其大有可為,而另一方面,東盟市場各國亦希望能藉香港擴展跟中國的貿易聯繫。
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會長盧仲輝表示,中美貿易戰固然為全球帶來挑戰,但有企業已然為此作好準備,把焦點轉移到其他市場。他說:「單論市場成熟度,東盟市場雖沒美國高,但東盟包含十個國家,是非常多元化的市場。」以人口數字來看,東盟市場比美國更大:美國人口為3.27億,而東盟市場則有6.4億人口。
除了東盟市場外,商會領袖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潛力亦不容忽視。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主席杜源寧預視珠寶業產業鏈有轉移趨勢,業界應靈活轉變,把握東盟十國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他坦言:「我們應盡快著手準備。美國的消費體量固然比其它國家大,然而貿易戰狀態持續,終將影響消費情緒變弱。東盟十國是新興經濟體系,經濟繼續增長,新機會就會到臨。」
國內市場
馬墉宜指中國市場雖然仍有隱憂,但亦開始回穩,商業級鑽石需求上升,當中尤以30至50份、淨度為SI的鑽石最受歡迎。他說:「這代表消費市場對鑽石需求有明顯回升,這個趨勢我們會密切留意。至於過去幾個月原石供應減少,是由於市場在供需方面自然的融合和調整,是健康的現象。」
香港寶石廠商會會長范小彬則說明了中國珠寶市場的改變趨勢,包括新珠寶品牌湧現、知識產權關注提高以及消費者需求趨高,珠寶首飾的設計、工藝以至個性化越來越受市場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