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揭载於 《JNA亚洲珠宝》1/2 月號。
東盟寶石與珠寶貿易協會(AGJA)的首要使命,是將東南亞打造成領先全球的製造和消費中心。
AGJA於2018年成立,疫情期間暫休數年,其後在2023年重啓運營。如今該協會正在加強合作關係,擴大其成員範圍,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示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實力,確保區內寶石和珠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AGJA主席Suttipong Damrongsakul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東盟成為世界寶石和珠寶中心。我們絕對有能力、基礎和經驗來實現這一目標,假以時日必能成功。儘管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衝突影響了東盟地區,但也促使歐美企業考慮將東南亞等地視為補充新供應商和客戶的替代地區。」
他指出,可持續增長、創新與合作,以至思想領導,都是AGJA的三大核心策略,使該協會成為東盟珠寶產業在環球舞台上的領先者。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AGJA將於全年的行業盛會中舉辦圓桌研討會,包括4月的曼谷東盟珠寶首飾展覽會(JGAB)、7月的新加坡國際珠寶博覽會(SIJE),以及環球盛事|九月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JGW)期間的AGJA論壇。這些業界聚會將促進深層次對話,議題包括貿易策略、可持續創新,還有東盟在全球珠寶市場日益增長的影響力。AGJA透過團結業界人士並推動實質對話,致力引領該地區走向可持續、緊密合作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他續稱,東盟其實能夠參考中國十年前的成功例子。當時歐美市場身陷金融危機之際,中國幾乎獨力支撐了奢侈品牌的業務。「東南亞的奢侈品市場受到高淨值人士的推動,因此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成果。許多國際高級品牌正在穩步擴大在區內的影響力。」Damrongsakul同時兼任泰國Gemopolis珠寶工貿區的執行總監。
區域協同效應
AGJA透過在內部和外部建立夥伴合作關係,為地區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秘書處設於泰國,國際委員會副主席來自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菲律賓、緬甸和越南等國的主要珠寶業協會。「東南亞約80%的出口商將產品銷往歐美,部分也會銷往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當這些主要市場的經濟放緩,區內的企業可能會受到嚴重打擊。」Damrongsakul解釋。「人口超過6億的東盟潛力龐大,人口是美國的兩倍,而每個國家都在加強基礎設施以吸引投資者。」
AGJA副主席兼馬來西亞金鑽珠寶商公會聯合總會顧問蕭德明表示,由於東盟涵蓋了整個寶石和珠寶供應鏈,因此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他補充:「東南亞國家能夠互補優勢。馬來西亞從泰國採購寶石進行首飾鑲嵌。而新加坡約90%的素金首飾都是來自馬來西亞。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原材料優勢和消費者偏好,是開展區域貿易的理想環境。」
會員驅動發展
AGJA的初期成員主要為區內的貿易協會,但個體企業現在也可以加入。截至發稿之時,AGJA約有130家企業會員,2025年的目標是300家。申請者必須為AGJA旗下地區貿易協會的成員。Damrongsakul表示:「Pranda Group等大型珠寶公司已加入AGJA的行列。但這不是一個數字遊戲。我們重視的是會員的質量。」
在這個平台上,會員可以聯繫共享和交流行業資訊,例如驗證供應商的資歷。他們亦可獲發APEC商務卡,並享有Gemopolis、GIT泰國珠寶學院和AIGS亞洲寶石研究院等機構的服務折扣。「我們也與展覽會主辦機構商討酒店款待計劃,以便會員參加國際貿易展,不論是以買家或是供應商的身分出席。」蕭德明透露。
2024年11月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AGJA展廊以泰國供應商為焦點。AGJA也主辦了2024年6月參與台北國際寶石學術暨展覽研討會、中東地區的路演,以及在各項行業活動中舉辦研討會,以推廣東盟的市場潛力。
合作促進成長
知識共享和能力建設也是確保東盟地區可持續成長的優先事項。蕭德明表示,經驗較豐富的業者會在寶石認證和營銷等領域支持有待發展的市場,以提升其水平。
除東盟以外,AGJA還與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印度、台灣地區、土耳其和新西蘭的行業協會合作。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HKJJA)會長張敬猷和中國寶玉石交易中心(CGJE)首席執行官陳昱擔任AGJA的副主席職務,而CGJE亦是AGJA的中國秘書處,負責當地的會員招募工作。
Damrongsakul稱:「雖然中國是東盟的主要市場之一,但中美貿易戰促使許多中國公司將其珠寶及相關生產運營轉移到泰國和越南。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目標是為雙方創造更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