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揭载於 《JNA亚洲珠宝》9/10 月號。
自2024年,中國香港設計師Tania Chan首次把鋨金屬(Osmium)首飾系列引進亞洲高級珠寶市場,令這種稀有金屬一鳴驚人,並旋即成為大熱創新的設計元素。
此種灰藍色的貴金屬是鉑金開採過程中的副產品,且經過結晶處理,在高端珠寶和手錶領域炙手可熱。由於供應量極少,其價格在2025年8月達到每克2,400.53美元,價值比黃金高出20倍。
德國鋨金屬研究所副所長Scarlett Clauss表示:「鋨結晶主要用於奢侈珠寶鑲嵌,而非像黃金等貴金屬那樣作為主要材料。在較大面積的珠寶設計中,鋨既可以是單一添加元素,也可用作點綴,因此每件首飾的需求量甚少。」目前可供結晶化處理的鋨僅剩不足半噸,因此價格持續上漲。
鋨金屬具有獨特的安全特性。Clauss解釋道:「每一塊鋨結晶都擁有類似指紋的獨特結構,可以防止偽造。」
純鋨原料在瑞士進行結晶處理,並在德國取得認證。每塊結晶鋨都會在鋨世界數據庫中記錄相應的識別碼,以確保其可追溯性。
市場勢頭強勁
鋨金屬研究所與國際設計師、生產商及品牌合作,以提升這種金屬在主流市場的吸引力。「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品牌和設計師開始採用鋨金屬。」Clauss透露。
鋨與鑽石的組合尤其奪目迷人,正滿足追求創新設計的顧客需求。鑽石在陽光下的閃爍光芒可達6米以外,而鋨的反射面更在30米外清晰可見,就像千面小鏡子在閃閃生輝。
Clauss強調,鋨的應用並非在取代鑽石,而是作為一種補充或替代品。她指出:「去年,香港地區的鑽石商透露希望在核心產品之外提供鋨金屬產品。口耳相傳之下,需求正在穩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