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揭载於 《JNA亚洲珠宝》9/10 月號。
盡管面臨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挑戰以及高金價壓力,中國黃金珠寶首飾業仍憑借硬足金首飾的崛起,展現出強勁韌性。
世界黃金協會(WGC)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王立新透露, 2025年中國金飾需求量與全球趨勢一致下跌,但以價值計算,金飾消費卻有所增長。
根據WGC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中國金飾需求同比下降20%,但按價值計算的需求有所增強,金飾消費同比上升13%至70億美元。
中國珠寶市場以足金首飾為主。本地消費者購買金飾主要是自用,也看重這貴金屬的傳承和保值功能。這解釋了為何在金價持續攀升及整體消費疲軟的情況下,市場對金飾還是有一定的需求。
王立新說:「在高金價下,珠寶銷售無可避免受壓,不止是中國市場,這是全球市場共同面對的挑戰。中國消費者並不是不買金飾,只是他們會在預算范圍內,尋求更輕、更創新的產品。硬足金首飾正符合這一需求。」
創新的硬足金首飾以時尚的設計、精湛的工藝和更輕的單件重量,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隨著全新的官方行業標准出台,該標准明確定義了此品類,預計這將為中國珠寶市場開辟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WGC一直處於推廣中國硬足金首飾的前沿,通過與領先的中國珠寶零售商合作,推出多項營銷活動、推動硬足金首飾行業標准的實施,並參與國際活動,以觸達更廣泛的受眾。
增長引擎
王立新表示,「硬足金」首飾是過去兩年中國發展勢頭最快的金飾珠寶品類,這得益於其獨特魅力和親民價格,有望成為未來的重要增長引擎。
王立新說:「在2024年,硬足金佔中國金飾整體銷售的20%至25%,且份額佔比正穩步上升,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硬足金首飾采用先進技術如電鑄和電鍍工藝制作,款式更精致、更輕巧,同時更耐用、更抗磨損。
王立新解釋道:「硬足金的優點是可以打造輕盈但視覺效果出眾的珠寶,比如用2至3克黃金就足以打造看上去得體有份量的首飾,而傳統的足金產品則可能要用一倍或以上的黃金,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隨著金價上漲,硬足金的價格門檻相對較低,對年輕消費者更具吸引力。」
他還提到了硬足金首飾的豐富設計潛力。其硬度使設計師能夠打造精致的珠寶,甚至在純金上鑲嵌寶石及其他材料,突破傳統金飾設計的局限。目前,大多數硬足金首飾的重量在10克或以下,但他預計未來將出現更多造型更大、更顯眼的設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適合特殊場合佩戴的選擇。
光明前景
先進的機械生產、人工智慧驅動設計,還有傳統工匠的精湛技藝,共同推進了中國珠寶制造和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硬足金首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硬足金首飾》行業標准已於5月1日生效,進一步提升了這一珠寶品類的增長前景。
新標准明確定義硬足金首飾的硬度不低於維氏硬度60HV、含金量至少990%。此外,生產過程必須遵守職業安全管理、化學品使用、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王立新表示,新行業標准的出台,為行業參與者、檢測機構和消費者提供了明確指引和信心,有助於硬足金作為一個新品類被市場接受。
他解釋道:「生產商和零售商現在能夠正式按這個標准進行推廣,為硬足金提供清晰且標准化的描述。同時,檢測機構也可以根據這統一標准對金飾進行測試,並消除消費者對『3D』和『5G』等術語的困惑,這將有助於行業保持更可持續的增長。」
王立新看好硬足金首飾市場的增長潛力,並強調有效的營銷策略、產品創新以及遵守行業標准,對促進硬足金首飾市場的發展至關重要。
志在環球
硬足金是源於中國的創新產品,現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印度和中東,這些地區傳統上更偏好純金珠寶。歐洲市場也存在增長潛力。
王立新說:「鑑於高金價對全球黃金珠寶銷售帶來挑戰,硬足金首飾既輕巧、設計選擇又豐富,我們相信這個品類將獲國際市場青睞。」
他補充指,部分海外買家,尤其是東南亞地區買家,已開始與中方制造商接洽並下單訂購硬足金首飾。就連傳統上對純金首飾興趣較小的市場,如今也對硬足金首飾的時尚設計甚感興趣。
今年九月,硬足金展區首次落戶環球盛事 | 九月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世界黃金協會將攜手14家中國金飾生產商共同呈現最新款式的硬足金產品。
王立新說:「環球盛事 | 九月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作為國際珠寶貿易展,是向全球市場推廣硬足金首飾的理想平台。此次展示旨在吸引更多買家關注這個品類,同時,展示中國珠寶首飾廠商在生產硬足金飾品方面的專業技術水平,最終推動銷售。」
他補充道,此次展示將啟發海外買家,幫助他們理解這些創新產品的特色——更硬、更輕、更亮。
參與硬足金展區的參展商包括:深圳市瑞麒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深圳市翠綠首飾制造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深圳明豐珠寶有限公司、深圳市粵豪珠寶有限公司、深圳市繽紛國際珠寶有限公司、深圳市峰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明珠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深圳市冠華珠寶有限公司、香港潮尊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玉福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深圳市甘露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深圳百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點金貴金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