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揭载於 《JNA亚洲珠宝》9/10 月號。
翠綠的山丘連綿起伏,嶙峋巨石矗立其中, 圍抱著一座11世紀教堂和中世紀城堡,山間小河緩緩流淌。在德國西南部,伊達爾-奧伯施泰因鎮風景如畫,看來不像是傑出行業和創意的孕育之地,但卻造就珠寶界的傳奇地位。在色彩柔和的建築背後,隱藏著蓬勃的創造力、不屈不撓的開拓理念和同心協力的精神。
伊達爾-奧伯施泰因雖然位處相對偏僻,須經法蘭克福或鄰近的盧森堡乘坐飛機前往,但仍然受到全球設計師和收藏家的關注,希望尋得獨一無二的稀有寶石和藝術品。
回溯至600年前,該鎮已發現了瑪瑙、碧石、紫水晶和紅玉髓等寶石,並逐漸發展成寶石切割中心。鎮上居民開發了第一個以伊達爾河水驅動的立式砂岩磨輪,因而備受贊譽。隨著創新技術蓬勃發展,寶石切割行業欣欣向榮,令該鎮以拋光寶石和工藝品而聞名。
到了1800年代,儘管礦藏逐漸萎縮,但該鎮的切割工匠也成為了行業先驅,開始踏進國際領域。面對當時的逆境,人們紛紛航行至巴西等地尋找原石,全憑其專業知識發掘深藏地底的寶石礦源,其中包括南里約格蘭德州的瑪瑙礦床。早在1834年,大量瑪瑙和其他寶石就被運返家鄉,大部分用作巴西卸貨船隻上的壓載物。
近200年後,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創新思維、熱忱和創造力,仍然推動著該鎮的寶石業發展。
Constantin Wild GmbH & Co KG的執行總監Constantin Wild解釋道:「伊達爾-奧伯施泰因的寶石公司憑藉專業知識和一流技術,滿足全球消費市場對優質寶石的需求。」該公司由Constantin Wild的曾祖父在1847年創立,而作為家族企業的第十代傳人,他繼續將熱情和創新融入作品之中。
他指出:「鎮上的寶石商發揮幾代人的奉獻精神和深厚知識,來迎合全球對獨特瑰寶的需求。」
帕拉伊巴碧璽、柑橘石榴石、帝王拓帕石、海藍寶石和各種藍寶石,都是其公司的重點寶石品種。
許多德國寶石專家都意識到,協力合作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2001年,兩家著名的家族企業正式合併,在基施韋勒鎮成立了合資企業Wild & Petsch GmbH,強項為精密寶石切割。
「我們的寶石刻面偏差低至0.02毫米。」公司聯合持有人Thomas Petsch說。「我們的‘商業秘密’在於應用各個行業的新型技術和豐富經驗,有助於保持顏色、切割和尺寸的一致性,令客戶稱心如意。」
Wild & Petsch的主要寶石出品有藍寶石、紅寶石、帕拉伊巴碧璽、綠柱石、海藍寶石、橄欖石、沙弗萊石和優質石英。
尋寶歷程
19世紀寶石冒險家的開拓精神,於Henn GmbH主理人Hans-Jürgen Henn身上極致體現。自1960年代初以來,他一直在世界各地蒐羅獨特的寶石,其歷險之旅始於斯里蘭卡拉特納普勒的寶石礦場。
他說:「斯里蘭卡的寶石商給予我豐富的知識和靈感,助我踏出業界的第一步。」藍色藍寶石、亞力山大石、黃色和粉紅色藍寶石,還有耀眼迷人的帕帕拉恰藍寶石,都是他心愛的戰利品。
回溯至1980年代,當肯尼亞約翰-索爾礦區(John Saul mine)發現紅寶石的消息傳至伊達爾-奧伯施泰因鎮時, Hans-Jürgen是第一批到達的原石買家之一。第一批進入國際市場的帕拉伊巴碧璽也是出自他手。
他回憶道:「我是第一個帶著帕拉伊巴碧璽離開巴西的人。那時候,我們尚未知道這種寶石的價值,因此以極低的價格賣出。例如,一顆6.5克拉的未經加熱帕拉伊巴碧璽,當時以6,500德國馬克(約3,600美元) 賣給史密森尼學會。」
此外,他也在納米比亞發現了錳鋁榴石(或稱柑橘石榴石),並將其推向市場。但是,1992年在喀什米爾喜馬拉雅山發現的橄欖石,對他來說最意義重大。熱愛登山的他當時正在喜馬拉雅山徒步旅行,一位寶石商向他展示了一批由礦工偶然發現的全新出土寶石,其所在地原本是高科技工業用途的菱鎂礦脈。
Hans-Jürgen說:「寶石商相信該些樣本是祖母綠,但我懷疑其實是橄欖石,而時任德國寶石學院院長的Hermann Bank博士也確認,這是與喜馬拉雅山同時形成的橄欖石。
在伊達爾鎮的Henn公司陳列室,他展示了由當地雕刻匠和切割師製作的珍奇瑰寶。長子Axel負責經營業務,而幼子Ingo則是一名金匠,在倫敦哈頓花園的Henn of London工作室將精緻的寶石鑲嵌成首飾。
嶄新技術
伊達爾-奧伯施泰因鎮力求創新,重點開拓全新技術。Constantin Wild等公司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數控(CNC)甚至人工智慧(AI)協助作業。
Constantin透露:「我們正在探索人工智慧在各方面的潛力,包括改善設計水平和切割流程,以至革新行銷策略。」最近,該公司利用人工智慧生成的企划,打造全新品牌方案。
然而他強調,尖端科技只是手工切割的輔助工具。他補充道:「我們珍視數百年歷史的手工切割傳統。現代科技和傳統工藝不是‘非此則彼’的選擇,而是相輔相成的工具,以實現最優秀的品質。」
正是這種具包容性的實用原則,加上非凡創意、開創性的態度、強大的科研社群,以及前瞻性的寶石學和寶石教育,使伊達爾-奧伯施泰因成為一個獨特而可持續的寶石行業中心,能夠在未來數十年、甚至數個世紀繼續為寶石愛好者提供珍稀瑰寶。
明斯坦納家族遺產
在斯蒂普豪森一個窗明幾淨的工作室內,Bernd Munsteiner在寶石造型和切割方式上開創先河,他所發明的花式寶石切割,亮點在於寶石背面刻成凹形。
Munsteiner在2024年4月,即是6月6日去世前幾周接受了一次採訪。他認為其藝術生涯的原動力在於「發現每顆寶石晶體的光彩,並呈現蘊藏其中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他早期跟隨父親Viktor學習寶石工藝,其後前往普福爾茨海姆藝術學院修讀雕塑和繪畫。在學院教授的鼓勵下,他發明瞭花式切割技術,運用一雙堅毅巧手在透明的原石背面刻出凹形,並將這些創作引進現代藝術世界。
1970年代返回家鄉後,他在建築師朋友的幫助下設立工作室,自此創造了數百枚奇珍異寶,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或私人藏家珍藏。
許多非凡的寶石都是緣份驅使之下得以發掘,但Dom Pedro堪稱Munsteiner創作巔峰的標誌傑作。這是一件高35釐米、重10,363克拉的海藍寶石雕刻品,現時納入華盛頓史密森尼國家寶石藏品。Dom Pedro是他與Henn GmbH的Hans-Jürgen Henn的合作成果,該海藍寶石原石高52釐米、重26公斤,正是由後者在巴西發現。
Munsteiner說:「這是我遇過最有挑戰性的項目。我對原石深深著迷,在工作室里擺放了足足三個月,畫了數百張草圖,為的就是等待靈感湧現。最後我將寶石翻轉,徬彿與大地連接起來,便登時得到啓發。最終的作品花了一年時間才製作完成。」
匠心工藝薪火相傳。幾十年來,Bernd的兒子Tom一直鑽研寶石技藝,而Tom的妻子Jutta則把這些寶石鑲嵌成首飾。她是一位來自黑爾梅斯凱爾市的珠寶藝術家,曾經在特里爾接受過金匠培訓。Tom於2023年12月與世長辭。
如今,Tom的兒子Philipp深得父親和祖父真傳,最近以其「龍蛋式」寶石切工榮獲德國寶石和珠寶青年組別大獎。Jutta和Philipp的最新合作項目,是一枚鑲嵌於黃金的67.03克拉綠柱石龍蛋。
Jutta指出:「Philipp和我將繼續全情投入,將Munsteiner家族的創新思維與開拓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