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一年多以來,改變了全球營商模式,香港珠寶行業小心翼翼,慢慢地在市場上重新站穩。為應對新冠疫情對購買行為、消費者趨勢和產品偏好的影響,珠寶商調整和推出新策略,以維持業務增長。這些努力正取得成果。
雖然2020年和2019年的基數較低,但珠寶出口和零售額正在上升。而企業亦正在尋求新的方式,與長期和潛在客戶交流和互動。新冠疫情為珠寶行業帶來數字變革。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HKTDC)的數據,2021年首季出口指數報告中的受訪香港貿易商之中,45.4%有意建立線上銷售渠道,以減輕疫情對運營的影響。
一些企業則依靠開發新產品類別,包括適合與口罩一同佩戴的首飾系列,例如耳環和口罩配飾;亦有一些企業開展各種買家計劃、折扣和多媒體促銷活動。
另一方面,儘管環境充滿挑戰,但受惠於消費者對節慶例如母親節、畢業典禮和周年紀念等場合的堅持,對高端珠寶的需求依然強勁。世界黃金協會援引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的調查所得,珠寶在2021年最受歡迎的母親節禮物中排名第四,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需求。
貿易商同樣寄望中國市場推動消費增長。香港企業將注意力從美國和歐洲等傳統珠寶和寶石市場轉向大陸,因前者在疫情嚴重影響下仍處於初步復甦階段。
在各行業有序重啓下,消費者支出穩定,不少婚禮被延遲至2021年舉行,香港很有條件重奪其市場地位。
然而,珠寶商樂觀中仍帶謹慎,因疫情或會捲土重來和雙邊貿易緊張局勢等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將持續威脅著任何重大進展。
業務增長還取決於全球疫苗接種的進展。另一個主要挑戰是國際旅遊能否恢復,因為這決定了全球貿易展覽的參與程度和遊客的消費。
變化與機遇
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HKJJA)主席兼永生製造廠有限公司董事盧仲輝表示,在疫情期間,客戶對線上購買首飾更有信心。這種趨勢今天仍然持續。
例如,買家願意在網上購買的產品的價值已從低於 1,000港元(約128美元)上升至1,500港元(約193美元)。
不過,尤其對高端產品而言,親眼看、觸摸和試戴珠寶的吸引力不會消減。有些客戶仍然會光顧實體店大灑金錢。事實上,即使在疫情相關的限制和封鎖下,對高價值珠寶的需求仍然強勁。
「這些就是用於訂婚、婚禮、母親節或其他慶祝活動的所謂‘場合珠寶’。它們仍然暢銷。」盧仲輝透露。「疫情沒有使買家卻步。他們需要就會買。這不會因疫情改變。」
他們亦加倍注重實體店清潔,制定及執行衛生規例,確保買家和員工的安全。盧仲輝解釋說,中國內地的奢侈品購買量大幅上升,將對重振香港珠寶業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也預期巿場將不斷壯大,世界銀行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回升至8.5%,反映壓抑的消費需求。相比之下,美國今年預計增長6.8%,而新興及發展中國家今年可增長6%。
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援引5月發表的報告,表示中國高價值消費持續,將繼續支撐危機後的復甦。
該企業表示:「中國市場和當地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仍然龐大,各國客戶的需求都在增加或恢復。隨著客戶開始首次在線上購買奢侈品,線上銷售增長仍然強勁,商品價格範圍也在擴大,入門級產品及高端產品數目一併增加。」
經歷混亂的一年後,個人奢侈品市場包括昂貴的箱包、衣服和珠寶在2021年首季度反彈,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0至1%。
報告稱,奢侈品行業的持續復甦將主要由中國帶動,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國。「美國市場是意想不到的亮點。消費者重拾信心,加上刺激措施和疫苗的快速推出,意味奢侈品消費以驚人的速度恢復。歐洲則受疫苗接種緩慢和缺乏國際旅遊阻礙,仍然落後。」報告引述。
盧仲輝重申,中國內地是香港珠寶商的下一個陣地。過去一年,內地珠寶及其他奢侈品市場消費積極,促使香港製造商和出口商將重點從美國和歐洲等傳統市場,轉向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此趨勢預計將在疫情結束後繼續。
香港貿易發展局在2021年首季度商業信心調查顯示,36.5%受訪者計劃開發內地市場,32.8%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大客戶群組。
貿發局的出口指數報告檢視了香港出口行業的近期前景,而每季度進行的商業信心調查則訪問了500名來自六大行業的香港貿易商。
業務與危機
新冠疫情讓企業看到穩固的線上形象,對接觸買家的重要性。製造商、批發商和出口商Seaco Jewellery Ltd董事 Jason Lee表示,他們透過WhatsApp和Zoom收到了大量電子郵件報價、視像通話和會議邀請。
然而,這些訂單主要來自熟悉公司的現有客戶。Seaco 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和歐洲。雖然與潛在客戶的視像通話或會面尚未轉化為實際銷售額,但他觀察到,買家越來越願意在線上查詢或購買產品。他補充說,在疫情期間,消費者較以往偏愛價格低廉、質量較低的商品。
即使在危機消退之後,這種趨勢預計將會持續。Lee評論說:「如果客戶訂購非常標準化的產品,他們不必親自查看、選擇和檢查,我們預計來自線上、電話或電子郵件的訂單會增加。」
高級珠寶批發商和零售商環球首飾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經理李明慧(Karen Li)也有相同的觀察。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環球首飾依靠電話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與客戶(大部分為海外客戶)聯繫,讓他們得知最新設計和促銷活動。而當地買家仍會光顧該公司的零售店。
客戶期望商家可即時回應查詢,尤其是他們可以在網上輕鬆找到關於產品的資訊,以比較不同產品的設計、尺寸和價格。
李明慧亦強調體驗式零售對珠寶行業的重要性。「必須讓客戶親眼看到和親身感受珠寶,尤其是價格高昂的設計師作品。」她說。
環球首飾的主要市場包括美國、中國、東南亞及台灣,還有最近新增的英國。李明慧說,該公司的批發業務下跌,反觀零售業務則有所增長。
她將此歸因於買家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讓他們購買頂級珠寶和寶石作投資,而非花在旅行和其他奢侈品消費上。
她透露:「高端珠寶的表現非常出色。質量越高,銷量越好。疫情開始時,鑽石價格較低,銷售額有所上升,但即使價格回穩後,優質鑽石的銷售仍在上漲。」
在設計方面,消費者想要容易搭配而設計不過時的珠寶首飾,李明慧續說。對中檔產品的需求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但隨著邊境重開,人們恢復各種活動和聚會,便會帶動對別出心裁的高端產品的需求。
真正而持久的復甦
香港鑽石總會主席馬鏞宜表示,隨著消費穩步復甦,企業努力控制和節省管理費用和其他成本,香港現在的情況,比受新冠疫情危機和社會事件困擾時已大幅改善。
能否取得持續增長還取決於疫苗接種計劃的成效、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以及中國進一步推動消費者需求。珠寶行業大有機會受惠於2021下半年主要市場的顯著經濟復甦。
「我們希望香港下半年能有更好的復甦。到7月或8月,我們看到情況好轉。」馬鏞宜說。「雖然我們指望國際旅遊重啟,因為這對香港作為珠寶製造和貿易中心至關重要,但局部開放旅遊已是個好開始。」
馬鏞宜兼任利興鑽石集團行政總裁及瑪貝爾鑽飾店創始人。他表示香港出口和零售銷售數據在未來兩至三個月將大幅改善,但這主要是2019年和2020年的基數較低的結果。
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4月份珠寶銷售增長93.2%,而去年4月份則下降76.6%。2019年4月的銷售額下降11.4%。相比之下,2018年同期的珠寶銷售額增長達 24.6%。
珠寶出口表現有相同情況,2021年4月的數據顯示增長62%,而去年37.3%,2019年下降了8.6%。與此同時,2018年4月珠寶付運量增長了31.5%。
馬鏞宜指出:「因為從3月到6月的基數非常低,所以情況並不那麼樂觀。在理想情況下,真正的復甦應該要跟疫情和社會事件發生前的數據相比來衡量。然而,我們更有條件於下半年復甦。」
隨著經濟基礎改善,馬鏞宜預計消費者購買力將回升、失業率下降及中國內地遊客重臨香港。
危機後的增長
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的盧仲輝也對珠寶業前景感到樂觀,他預計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及近期情況改善的美國。
「有了網上購物,任何地方都有銷售機會。此趨勢非常正面。」他形容道。「因為間接成本較低,所以我們應能平衡賬目。生意將大幅反彈,甚至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由於疫情和其他不確定因素持續構成威脅,企業在擴大業務和添加生產線時應保持謹慎。
環球首飾的李明慧強調了線上業務對每家企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在網上找資料甚至開展業務的人只會有增無減。我們預計會有更多混合式活動及跨行業企劃。」她分享道。「然而,因為買家繼續注重個人購物體驗,珠寶店和實體展覽還是會對業務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