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兩個主要經濟大國- 中國及美國的貿易爭端看似沒完沒了,兩國自去年起實施加徵關稅。8月23日,中美兩國貿易爭拗急劇惡化,繼中國宣布於9月1日及12月15日起,分兩批向總值75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半成至一成關稅後,美國隨即宣布對中國全數約值5,500億美元的商品額外再加徵5%關稅。
在今年6月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期間,中美兩國元首原達成共識,包括重啟談判及美國暫緩對中國商品實施的關稅措施,稍稍緩和了中美貿易戰的緊張氣氛。然而,美國在8月初宣布從9月1日起對餘下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令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
原訂於10月1日起向中國進口的2,500億美元商品徵收的25%稅率,將進一步調升至30%。
珠寶業
兩國的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已帶來負面影響,股市和外匯市場轉弱。在日漸升級的貿易戰中,包括珠寶業在內的主要行業同樣面對潛在的威脅。
美國政府公布的新一輪加徵關稅項目中,珠寶類產品包括天然及養殖珍珠、鑽石、彩寶及合成寶石、銀飾以至金屬首飾均包括在清單內。
根據美國聯邦統計局的資料,中國是美國重要的進口國。在201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珠寶總額達20.08億美元。同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總值2.33億美元的鑽石及10.07億美元寶石。其他貴金屬進口額為3,800萬美元,硬幣及金條等非貨幣類黃金商品的進口量亦達254萬美元。
美國珠寶商協會(The Jewelers of America)認為,當前的發展將可能影響節日銷售檔期的表現。「持續的貿易戰意味著對企業和消費者仍具不確定性。儘管美國將從中國進口的某些商品的關稅推遲至12月15日生效,以防止對美國節日銷售帶來影響。但珠寶類產品卻未能倖免,加徵關稅將對珠寶商為年底假期的銷售準備造成打擊。」
事實上,部分珠寶商已受到早前徵收25%關稅所帶來的影響,包括進口中國製的珠寶盒及包裝用品。
美國珠寶商協會屬於全國性的貿易組織,會員超過8,000家企業,代表著美國珠寶供應鏈上的不同層面。該協會指,一旦關稅全面實施,消費品價格勢必上漲。若中美兩國不能達成協議,最終零售商可能面臨進一步的關稅上升。「中國應對其不公平貿易行為負責。而美國的知識財產權和競爭力也必須得到保障。」
據引述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的報道,開徵關稅至今,已令到美國的企業、農民、工人和家庭損失超過250億美元。因此,該會表示,將繼續敦促美國國會推動特朗普政府與中國達成協議,並結束貿易戰。
總部設於華盛頓的NRF曾譴責特朗普決定進一步提高中國商品的關稅。
負責公共關係的高級副總裁David France表示,在這種環境下,企業難以為未來作規劃,美國企業以至消費者都反對徵收關稅的做法「究竟這場貿易戰何時終結?」
NRF的成員來自美國及超過45個國家及地區的百貨公司、家居用品和專賣場、商戶、雜貨店、批發商、連鎖餐廳和互聯網零售商。
影響
「中美貿易戰引發消費者信心下跌和貿易失衡,間接削弱了中國市場的購買力。」日本珍珠出口商協會會長清水勝央稱,眾多不明朗因素窒礙了中國買家的購物意欲,在早前的六月香港展上,買家尤其關注價格問題多於產品品質。
他預期,九月香港展期間,由於整體消費情緒仍處低迷,中國消費者對珍珠的需求會減少,相信買家會主力採購較低價的產品。
不確定性和消費者缺乏信心,也影響鑽石行業的走勢。印度鑽石商Shree Ramkrishna Exports Pvt Ltd (SRK)的代表Shreyans Dholakia表示,市場活躍度減低,尤其遠東地區,買家都傾向選購商業級產品。儘管市場供過於求,但在早前六月香港展上,該公司仍成功售出多枚7至20克拉的商業級鑽石。「春節過後,中國消費者仍有意欲採購,但貿易戰及所有面消息都打壓了消費者信心。」
適應與多樣化
在這嚴峻的經營環境下,部分企業正謀求其他發展機會。總部設於美國的精品珠寶商Diatraco Corporation亦考慮發展歐洲、中東及其他亞洲市場。
該公司代表Reuben Khafi指:「過去數年市場轉變很大,我們早已決定除了中國以外,多投放資源發展其他市場。」
專營優質彩寶首飾的IVY New York,期望市場對高端珠寶的需求持續,尤其中國的富裕消費群。並透過加強網上業務,以拓闊在全球市場的接觸面。「我們不能只集中發展單一市場,多元化才是業務增長關鍵。」
美國Intercolor代表Benjamin Hackman稱,坦桑石貿易在美國市場未見受到影響。珠寶商都指望其他地區的增長,而不僅著眼於中國市場。「暫時仍未感受到任何影響。若問題涉及到泰國及印度,則影響會較明顯。雖然對行業前景未敢樂觀,但亦沒有太大憂慮。畢竟美國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而本地續見穩步的復蘇跡象。」
香港鑽石總會創會會長馬墉宜表示,出口商態度保守,並有可能調整其供應鏈。與此同時,買家亦會傾向在關稅制度較穩定的地區進行採購。「買賣雙方的緊密溝通極為重要。」他續指,國際性的展覽會作為貿易夥伴間互動交流的平台,在當前宏觀經濟不確定下,對促進貿易往來所發揮的作用及影響力顯得尤其重要。
交易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區大偉(David Ahlstrom)認為,開徵關稅的更大影響在於迫使企業轉移業務,尤其是生產方面。「國際貿易層面上幾乎沒有直接影響,本土及地區業務取代了國際貿易;對長期增長的影響亦較小。對中國而言,貿易戰將伸延到經濟穩定性的問題。中國企業可輕易覓得取代的供應商,惟會留失北美地區的短期客戶。」
他續指,問題沒有像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般嚴重,中國面對著更重大的議題。他認為中方希望達成協議,儘管協議或會未如理想,但卻能夠讓整體局勢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