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揭载于 《JNA亚洲珠宝》9/10 月号。
东南亚市场在珠宝制造和消费方面拥有庞大潜力,但仍未得到充分开发。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经济衰退促使国际业者探索商机,情况正有所改变。
黄金在东南亚文化中被视为财富象征和根深蒂固的珠宝首选,也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制造中心的主流材料。而银则主导了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珠宝出口。
菲律宾链条需求
菲律宾人重视珠宝,尤喜珍珠、金银和钻石,大部分依赖进口。
菲律宾珠宝商协会由首都马尼拉大都会区的零售商组成,其卸任会长Mia Florencio表示,菲律宾制造商主要为当地消费者定制高端珠宝,因此国际供应商仍然在主要的珠宝范畴坐拥商机,特别是低端日常首饰。
她透露:“菲律宾是一个利润丰厚的珠宝市场。土耳其、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和印度等的制造商经常访问菲律宾,亲自向当地零售商和连锁店展示最新产品和设计。”
金链的需求尤其有待满足。Florencio表示,菲律宾所有的金链都依赖进口。“在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国家,竟然没有人生产金链,可想而知市场有多庞大——每个菲律宾人都佩戴首饰,而金链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我们连手链和项链所需的基本链条都欠缺,其他的需求和商机自然是不可限量。”
她续称,菲律宾市场的需求从1克的金戒指到奢华的定制珠宝不等。“菲律宾潜藏着无限商机。”Florencio并补充说,进口成品珠宝需缴纳20%的特种货物税。
稳健黄金市场
菲律宾为供应商提供了增长渠道,而老挝和柬埔寨则展现进出口潜力。两国的制造业比邻国泰国和越南规模较小,国民所需的金饰大多依赖进口。
马来西亚金钻珠宝商公会联合总会(FGJAM)顾问萧德明(Ermin Siow)指出,中东和新加坡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呈现回落后,老挝、柬埔寨和中国成为了马来西亚金饰的替代目的地。
萧德明同时担任东盟宝石与珠宝贸易协会(AGJA)副会长,他表示:“除了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等东南亚珠宝枢纽外,老挝和柬埔寨也是不容忽视的新兴市场,素金首饰尤其机遇丰厚。”
老挝金饰及宝石协会会长Fawatthana Phoummasack表示,老挝消费者钟情于24K素金首饰,视之为投资品和在特别场合佩戴。他解释道:“金饰是一种有形资产,消费者在需要资金时可以转售,透彻了解其存在价值。”
尽管金价上涨抑制了销量,但他指出老挝消费者会继续将可支配金钱投资在金饰上。“年轻黄金消费者以投资和个人装扮为目的,而较成熟的消费者则会为重要场合购置特别的金饰套装。高净值人士通常会购买金条来累积财富。”
柬埔寨的优势
老挝和柬埔寨也在寻求拓展珠宝出口,其银饰的设计风格和客户群体各有不同。
柬埔寨宝石和珠宝贸易商协会高级顾问Phy Sarak称,2024年柬埔寨的宝石和珠宝出口额达到8,800万美元。该协会由1,025家柬埔寨企业和1,100家越南企业组成,除了举办柬埔寨国际宝石及珠宝展览会,并为会员提供税务优惠。
柬埔寨主要生产天然钻饰、培育钻石首饰、镀金和纯银饰品。生产设施多为民间作坊,70%的产品销往海外。Sarak 表示,欧洲是主要出口地,其次是中东和美国。
他说:“客户大多是搜罗银饰的欧洲珠宝品牌,而培育钻石首饰也需求日增。他们从柬埔寨生产商订货后会附上品牌标签,以高价出售这些优秀的工艺作品。”
柬埔寨的作坊从泰国或当地采购彩色宝石,培育钻石则从香港地区、泰国和印度进口。
Finest Made Jewelry Co Ltd主要为欧美客户生产彩宝银饰。总经理Kimberley Chan表示,这家公司由其从事金匠的母亲在20年前创立,珠宝套装的电镀和色彩组合独具风格,并善用蛋面形到花式切割宝石。
60名员工包括10位工艺大师和5位设计师,采用进口彩宝或蓝色锆石等当地宝石制造首饰。每款设计的最低订购量为25件。
“产品的价格取决于设计,制作时间较长的会较昂贵。本公司的自主设计也可以让客户挑选宝石进行镶嵌。”Chan说道。
美国对柬埔寨商品征收的关税目前为19%,虽然低于4月份宣布的49%,但仍预计会压低今年的出口量。不过,Sarak表示截至2025年4月,来自欧洲的订单已达至2024年总量的60%。
柬埔寨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而且产品质量高,对于国际客户甚具吸引力。工匠熟悉西方设计的制作方式,因此深受珠宝品牌欢迎。
“我们的大额订单合乎国际质量和设计水平,但价格却实惠得多。”Sarak分享道。 “一些工坊甚至聘请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的熟练工人,协助进行宝石切割、钻石生产或镶嵌培育钻石。”
老挝的发展机遇
老挝生产商承接来自泰国、美国和新加坡的银饰订单。老挝金饰及宝石协会拥有约300家成员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和微型珠宝店,后者通常有两三名工匠负责处理本土的传统首饰订单。
出口产品由五到六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其中包括Phoummasack的Thawin Production,该公司拥有最先进的器材,为国际客户打造素银到镶嵌宝石的现代银饰。
“最低订购量取决于设计。我们每月可以生产1,000到5,000件常规款式,但更精致的设计则只能生产100件。”他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有长期合作的机会就可以扩大产能。”
Phoummasack表示,老挝产品的价格可能比泰国公司低10%到20%,并估计老挝银饰每年出口量为200到300公斤。泰国制造商的分包项目是另一个业务发展契机。
印度尼西亚珠宝巨擘
印度尼西亚黄金称霸珠宝行业。本土市场已占据了黄金产量的大部分,地位举足轻重,而该国的金饰出口商更是领先业界。
PT Untung Bersama Sejahtera(简称UBS)是区内规模最大、发展最迅猛的金链生产商之一。UBS由Untung Yahya在1981年创立,当时只有五位员工,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珠宝集团。UBS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员工人数超过3,000人,2024年的金饰产量达20吨。
Yahya最初从事铸造业务,其后专注于金链生产,最终将UBS打造成泗水市的一站式珠宝生产商。他自1985年起每年前往意大利研习崭新的制造技术,以提升品质与推陈出新。
2010年,UBS收购了三家意大利公司,将其技术应用于印度尼西亚业务,并增加金链产量。他们亦在2016年将意大利实心机制金链专家Tecnigold集团收归旗下,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
如今,UBS对创新的坚持获得了回报,在金价飙升的环境下制造出更轻巧、合乎意大利水平的设计。其空心链条的重量仅为同类产品的一半。
Yahya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但产品最终得到市场的热烈反响。凭借我们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仅需两年时间就开发出轻盈空心链条,其他公司往往需要五年。”
他补充道,UBS汲取了意大利的尖端技术,再配合印度尼西亚庞大的劳动力,因而推动创新成就,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UBS从1995年起打进出口市场,目前客户遍布全球。“每个国家各有需求。美国客户偏好10K和14K金,而英国客户则喜爱9K金。迪拜的顾客青睐18K、21K和22K金链。”
他对业务前景保持乐观,指出尽管金价高企,金饰的需求依然强劲。
UBS通过其UBSLifestyle门店进入了本土零售市场,金饰种类琳琅满目。Yahya说:“拥有自主分销渠道成效甚佳。我们两年前才开设了第一家门店,现在已经有15家了,拓展计划陆续有来。”
多元化策略
另一家位于泗水的生产商PT Hartono Wira Tanik主打美国和中东市场。最初以链条起家,如今已能够提供整全的意式金饰系列,包括实心和空心链条、手镯、耳环、戒指和吊坠等。
出口营销人员Yunita Hendryanto Nugraha指出,该公司的客户钟對素金首饰情有独钟,方晶锆石金饰的订单也屡见不鲜。她表示18K、21K和22K金在中东市场大受欢迎,而美国市场则更喜爱10K或14K金。销往中东市场的澳大利亚买家通常会采购18K和21K金产品,而澳大利亚的普罗消费者则倾向选择9K金。
“我们能够按照季度生产多达几百公斤的产品,兼顾本地批发商的需求。”Nugraha说道。“自主产品系列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