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揭载于 《JNA亚洲珠宝》9/10 月号。
翠绿的山丘连绵起伏,嶙峋巨石矗立其中, 围抱着一座11世纪教堂和中世纪城堡,山间小河缓缓流淌。在德国西南部,伊达尔-奥伯施泰因镇风景如画,看来不像是杰出行业和创意的孕育之地,但却造就珠宝界的传奇地位。在色彩柔和的建筑背后,隐藏着蓬勃的创造力、不屈不挠的开拓理念和同心协力的精神。
伊达尔-奥伯施泰因虽然位处相对偏僻,须经法兰克福或邻近的卢森堡乘坐飞机前往,但仍然受到全球设计师和收藏家的关注,希望寻得独一无二的稀有宝石和艺术品。
回溯至600年前,该镇已发现了玛瑙、碧石、紫水晶和红玉髓等宝石,并逐渐发展成宝石切割中心。镇上居民开发了第一个以伊达尔河水驱动的立式砂岩磨轮,因而备受赞誉。随着创新技术蓬勃发展,宝石切割行业欣欣向荣,令该镇以抛光宝石和工艺品而闻名。
到了1800年代,尽管矿藏逐渐萎缩,但该镇的切割工匠也成为了行业先驱,开始踏进国际领域。面对当时的逆境,人们纷纷航行至巴西等地寻找原石,全凭其专业知识发掘深藏地底的宝石矿源,其中包括南里约格兰德州的玛瑙矿床。早在1834年,大量玛瑙和其他宝石就被运返家乡,大部分用作巴西卸货船隻上的压载物。
近200年后,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思维、热忱和创造力,仍然推动着该镇的宝石业发展。
Constantin Wild GmbH & Co KG的执行总监Constantin Wild解释道:“伊达尔-奥伯施泰因的宝石公司凭藉专业知识和一流技术,满足全球消费市场对优质宝石的需求。”该公司由Constantin Wild的曾祖父在1847年创立,而作为家族企业的第十代传人,他继续将热情和创新融入作品之中。
他指出:“镇上的宝石商发挥几代人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知识,来迎合全球对独特瑰宝的需求。”
帕拉伊巴碧玺、柑橘石榴石、帝王拓帕石、海蓝宝石和各种蓝宝石,都是其公司的重点宝石品种。
许多德国宝石专家都意识到,协力合作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2001年,两家著名的家族企业正式合併,在基施韦勒镇成立了合资企业Wild & Petsch GmbH,强项为精密宝石切割。
“我们的宝石刻面偏差低至0.02毫米。”公司联合持有人Thomas Petsch说。“我们的‘商业秘密’在于应用各个行业的新型技术和丰富经验,有助于保持颜色、切割和尺寸的一致性,令客户称心如意。”
Wild & Petsch的主要宝石出品有蓝宝石、红宝石、帕拉伊巴碧玺、绿柱石、海蓝宝石、橄榄石、沙弗莱石和优质石英。
寻宝历程
19世纪宝石冒险家的开拓精神,于Henn GmbH主理人Hans-Jürgen Henn身上极致体现。自1960年代初以来,他一直在世界各地搜罗独特的宝石,其历险之旅始于斯里兰卡拉特纳普勒的宝石矿场。
他说:“斯里兰卡的宝石商给予我丰富的知识和灵感,助我踏出业界的第一步。”蓝色蓝宝石、亚力山大石、黄色和粉红色蓝宝石,还有耀眼迷人的帕帕拉恰蓝宝石,都是他心爱的战利品。
回溯至1980年代,当肯尼亚约翰-索尔矿区(John Saul mine)发现红宝石的消息传至伊达尔-奥伯施泰因镇时, Hans-Jürgen是第一批到达的原石买家之一。第一批进入国际市场的帕拉伊巴碧玺也是出自他手。
他回忆道:“我是第一个带着帕拉伊巴碧玺离开巴西的人。那时候,我们尚未知道这种宝石的价值,因此以极低的价格卖出。例如,一颗6.5克拉的未经加热帕拉伊巴碧玺,当时以6,500德国马克(约3,600美元) 卖给史密森尼学会。”
此外,他也在纳米比亚发现了锰铝榴石(或称柑橘石榴石),并将其推向市场。但是,1992年在喀什米尔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橄榄石,对他来说最意义重大。热爱登山的他当时正在喜马拉雅山徒步旅行,一位宝石商向他展示了一批由矿工偶然发现的全新出土宝石,其所在地原本是高科技工业用途的菱镁矿脉。
Hans-Jürgen说:“宝石商相信该些样本是祖母绿,但我怀疑其实是橄榄石,而时任德国宝石学院院长的Hermann Bank博士也确认,这是与喜马拉雅山同时形成的橄榄石。
在伊达尔镇的Henn公司陈列室,他展示了由当地雕刻匠和切割师制作的珍奇瑰宝。长子Axel负责经营业务,而幼子Ingo则是一名金匠,在伦敦哈顿花园的Henn of London工作室将精致的宝石镶嵌成首饰。
崭新技术
伊达尔-奥伯施泰因镇力求创新,重点开拓全新技术。Constantin Wild等公司使用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数控(CNC)甚至人工智慧(AI)协助作业。
Constantin透露:“我们正在探索人工智慧在各方面的潜力,包括改善设计水平和切割流程,以至革新行销策略。”最近,该公司利用人工智慧生成的企划,打造全新品牌方案。
然而他强调,尖端科技只是手工切割的辅助工具。他补充道:“我们珍视数百年历史的手工切割传统。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不是‘非此则彼’的选择,而是相辅相成的工具,以实现最优秀的品质。”
正是这种具包容性的实用原则,加上非凡创意、开创性的态度、强大的科研社群,以及前瞻性的宝石学和宝石教育,使伊达尔-奥伯施泰因成为一个独特而可持续的宝石行业中心,能够在未来数十年、甚至数个世纪继续为宝石爱好者提供珍稀瑰宝。
明斯坦纳家族遗产
在斯蒂普豪森一个窗明几淨的工作室内,Bernd Munsteiner在宝石造型和切割方式上开创先河,他所发明的花式宝石切割,亮点在于宝石背面刻成凹形。
Munsteiner在2024年4月,即是6月6日去世前几周接受了一次采访。他认为其艺术生涯的原动力在于“发现每颗宝石晶体的光彩,并呈现蕴藏其中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他早期跟随父亲Viktor学习宝石工艺,其后前往普福尔茨海姆艺术学院修读雕塑和绘画。在学院教授的鼓励下,他发明了花式切割技术,运用一双坚毅巧手在透明的原石背面刻出凹形,并将这些创作引进现代艺术世界。
1970年代返回家乡后,他在建筑师朋友的帮助下设立工作室,自此创造了数百枚奇珍异宝,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或私人藏家珍藏。
许多非凡的宝石都是缘份驱使之下得以发掘,但Dom Pedro堪称Munsteiner创作巅峰的标誌杰作。这是一件高35厘米、重10,363克拉的海蓝宝石雕刻品,现时纳入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宝石藏品。Dom Pedro是他与Henn GmbH的Hans-Jürgen Henn的合作成果,该海蓝宝石原石高52厘米、重26公斤,正是由后者在巴西发现。
Munsteiner说:“这是我遇过最有挑战性的项目。我对原石深深着迷,在工作室里摆放了足足三个月,画了数百张草图,为的就是等待灵感涌现。最后我将宝石翻转,彷彿与大地连接起来,便登时得到启发。最终的作品花了一年时间才制作完成。”
匠心工艺薪火相传。几十年来,Bernd的儿子Tom一直钻研宝石技艺,而Tom的妻子Jutta则把这些宝石镶嵌成首饰。她是一位来自黑尔梅斯凯尔市的珠宝艺术家,曾经在特里尔接受过金匠培训。Tom于2023年12月与世长辞。
如今,Tom的儿子Philipp深得父亲和祖父真传,最近以其“龙蛋式”宝石切工荣获德国宝石和珠宝青年组别大奖。Jutta和Philipp的最新合作项目,是一枚镶嵌于黄金的67.03克拉绿柱石龙蛋。
Jutta指出:“Philipp和我将继续全情投入,将Munsteiner家族的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发扬光大。”